当前时间:
会员登录
登录账号:
登录密码:
验 证 码:
您好,您已登录
您有条新到站内短信
会员中心 退出登录
网站导航
弘扬爱党、爱国、爱民精神 助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黑龙江省江西商会    2015-06-02 10:09:33    文字:【】【】【

        2015年5月23日,黑龙江省江西商会朱洁明会长以商会名义作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代表,组织一行5人,参加了在黑龙江省望奎县召开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担任“名誉村长”聘任大会。我会被聘为望奎县通江镇坤南村“名誉村长”,会后,赴该村进行实地走访了解了有关情况。
        这是全省推进扶贫工作的创新之举,也是省委开展“同心协力”活动的深化之举,更是中央统战工作会议的贯彻落实之举。扶贫济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当前,中央全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核心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难点和重点在农村,特别是贫困村。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绝不能让贫困地区落伍,绝不能让贫困群众掉队。我们要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充分认识扶贫工作的必要性、紧迫性、长期性、艰巨性。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改善贫困面貌,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受多方因素影响,全省区域、城乡之间发展还不平衡,有的地区还很贫困。仅以望奎为例,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800元的贫困村还有34个,贫困人口超过4万人,远没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扶贫工作任重道远。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前不久,省委统战部向全社会发出倡议,邀请非公经济人士,担任望奎县34个贫困村的“名誉村长”,得到全省广大民营企业家迅速响应。此举在全省首开先河,标志着龙江扶贫事业进入崭新阶段,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名誉村长”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集中体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在改革大潮中,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是历史的必然,目前到了先富带动后富的新阶段,这也是历史的必然。龙江企业家们富裕后不忘扶贫,带领村民致富奔小康,正是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生动写照。
      “名誉村长”的生动实践,是民营企业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投身光彩事业的重要载体。企业家到村任职的义举,展现了非公经济人士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优秀品质,扶贫济困、共同富裕的自觉追求,义利兼顾、德行并重、发展企业、回馈社会的奉献精神。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到了支撑点,为拓展光彩事业找到了切入点。
      “名誉村长”的生动实践,是农村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企业家是社会精英,有知识、懂管理、会经营,不仅能为农村集聚资源要素,更重要的是,可以给农村带去先进理念,从而引发农业生产方式、农村民主管理、农民思想观念的深刻变革,必将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步伐。
       “名誉村长”的生动实践,是“同心协力”活动助推龙江发展的具体举措。在经济新常态下,实施龙江发展战略目标,必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这是发展之基、成事之要。民营企业进村扶贫是“同心协力”活动重要组成部分,本质是为党分忧、为民解困,客观上会积极助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这正是开展“同心协力”活动的宗旨所在。
        商会作为民间社会团体组织,许多民营企业家和个体经营者起步于农村、植根于农村、发展在农村,与农民感情很深。为此,商会号召全体同仁,积极行动起来,珍惜机会、找准定位、带着感情、带着责任,进入角色,做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把发展经济的本领和把握市场的能力,运用到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别;做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实施者,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人才、信息、市场等优势,带头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壮大农村经济;做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者,充分调动人脉资源,把各种有利于农村发展的力量组织起来,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黑龙江省江西商会办公室整理提供
                              2015年5月26日

通江镇坤南简介
       坤南村位于通江镇西南部,距离通江镇11公里处,南靠呼兰河与兰西县隔河相望,西临通肯河与青冈县接壤,境内南有九曲弯弯的呼兰河,西有日夜奔流的通肯河,两河交汇流向松花江,两河流域润育着岸上勤劳朴实的坤南村人民。全村有7个自然屯,总户数1250户,人口4206人,劳动力2400人,现有耕地总面积28000亩。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人杰地灵的宝地,但还有困难的弱势群体177户,生活在待解决温饱中,年人均收入不到1980元。村有大型农机具34台套,农民专业养殖合作社16个,家庭农场15个。全村自来水入户率70%,还有两个屯没有吃上自来水,有白色路面18公里,还有土路5公里困扰着全体村民。该村在北京、大连等地建劳务输出基地8个,年输出劳动力约1100多人。由于工作突出,该村“三资”管理、农经管理、植树造林、平安建设工作曾接受观摩并介绍经验,获得好评。
       该村处于粮食高产区。全村种植业以玉米、水稻等作物为主,年种植高产高效玉米21600亩,除了种植业稳步提高外,基于农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养殖业的扶持,以生猪、黄牛、肉鸡为主的畜牧养殖这几年发展迅速,全村大型养猪厂发展到8个,大型养鸡场1个,年养殖黄牛340头,羊1200头,生猪饲养量达到1.5万头,肉鸡年出栏10万多只,大鹅5000多只,畜牧产值实现1200多万元。
       其潜力在于呼兰河和通肯河交汇处给该村提供了丰富的水面资源,全村水面资源达到1300多亩,可做大自然生态养殖渔场,野生鱼物产丰富,依靠这一特色已经打出了特有的纯生态“大泡口”品牌。依靠大量林地为养殖野猪和野鹿等大动物提供一定的发展空间。

浏览 (2232) | 评论 (0) | 评分(0) | 支持(0) | 反对(0) | 发布人:管理员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版权所有:黑龙江省江西商会 黑ICP备2021003803号-1 哈公网监备23010002003770号
地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上海街7号海上银座B座2007室
电话:0451-84200418 84200419 传真:0451-84200420 技术支持:骐云科技